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活動入圍名單,河北大學楊寶忠教授負責的“疑難字考釋與冷門絕學傳承教師團隊”成功入選。
“疑難字考釋與冷門絕學傳承教師團隊”依托河北大學文學院與漢字研究中心,長期致力于漢字研究、疑難字考釋與冷門絕學傳承工作。團隊由30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團隊帶頭人楊寶忠教授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團隊始終堅持“坐冷板凳、下苦功夫、啃硬骨頭、謀大功用”的學術精神,在古文字考釋、文獻整理、漢字標準化、文化傳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近年來,團隊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學術團隊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6項、重點項目6項,科研經費近4000萬元;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00余篇;多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等獎,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團隊參與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華字庫工程”,獨立承擔“明清圖書用字的整理與考釋”子課題,為我國信息化建設與漢字數字化奠定堅實基礎。
在教育教學方面,團隊踐行“從游+問答式”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學術能力與人格素養的雙重塑造。近五年來,團隊培養碩士研究生135人、博士研究生35人,指導的學位論文中有10余篇獲河北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團隊成員主持或參與建設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1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
在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方面,團隊深度參與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制定工作,服務教育強國、文化強國戰略;牽頭組建近代漢字研究會,創辦《近代漢字研究》集刊,推動學科發展;深入雄安新區開展文化挖掘與整理工作,主編《雄安歷史文化叢書》《雄安歷史文獻系列叢書》等千余冊,為新區文化建設提供文獻支撐和學術保障。團隊成員還多次赴新疆、西藏、寧夏等地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和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推進高校一流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此次“疑難字考釋與冷門絕學傳承教師團隊”的成功入選,是對學校在人文社科領域深耕厚植、服務國家文化戰略的充分肯定,也將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弘揚黃大年精神,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校高度重視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培育與創建工作,不斷完善保障機制,積極推動跨學科、高水平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截至目前,學校共2個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