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4日,“首屆中國詞體學研討會”在河北大學舉辦。來自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25所國內高校的專家出席會議。
23日上午,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宋鳳軒教授出席并講話,指出大會在河北大學舉辦,既體現了各位專家學者和兄弟院校對河北大學的深厚信任與殷切厚愛,更是河北大學一次寶貴的學習與交流良機。河北大學詹福瑞教授指出,詞體是中國詩歌發展至唐宋時期,伴隨著當時流行的燕樂而產生的一種獨特詩歌體裁,希望能在河北大學常與學界各位朋友相聚,加強對該領域的學術研究。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四川大學王兆鵬教授指出,首屆中國詞體學研討會的召開,彰顯了河北大學詞學研究的實力和地位。河北大學文學院院長陳雙新教授對學院的人才建設談了感想,表達了廣招天下英才的渴望。開幕式由文學院副院長武文杰教授主持。
開幕式后進行了兩場大會報告。第一場由河北大學郭英德教授主持。北京大學教授葉曄、江蘇師范大學教授李昌集、中南大學教授劉學、湖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周韜教授分別以《實物文獻與詞調史中的“始詞”問題》《關于詞體研究的幾點思考——詞體學命題、視野、學理選談》《宋金交流視域下的〈滿江紅〉詞調演進》《從姜白石〈徵招〉曲看大晟府徵調何以落韻——兼論燕樂何以缺徵調》作了匯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朱惠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董希平進行了精彩評議。大會報告第二場由杭州師范大學蔡國強教授主持,中山大學教授王衛星、河北經貿大學徐利華副教授、河北大學李俊勇教授、寧波大學林楨博士分別以《朱彝尊“茶煙閣”中的調題巧配與詠物時尚論析》《〈樂學軌范〉的成書、版本及編撰特點——兼論〈樂學軌范〉對唐宋詞樂研究的價值》《蘇軾〈永遇樂〉詞新解與詞題辨偽》《從唱聲與樂音的對應關系論襯聲(襯字)的產生》。北京大學教授葉曄、上海大學教授曹辛華進行了精彩評議。
23日下午還舉行了分組討論。全體參會代表積極發言、熱烈討論,就詞樂文獻、詞調發展演變、詞體理論、詞譜制作等相關研究展開了深入交流。
閉幕式上,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朱惠國教授對大會做了學術總結,指出詞體研究的新動向并對未來研究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