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2日,計算機教學部聯合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質量技術監督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藝術學院等單位,在禾苗創客空間舉辦計算機新技術和學生作品演示,近700名師生參加了活動。該活動是我校第一屆計算機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
本次活動設有智能裝備、電子設計、虛擬現實、3D打印和智能機器人等5個演示區,近30項計算機新技術和大學生作品參與展演,所有項目以展牌和實物相結合的形式并配以解說、演示和體驗。
質量技術監督學院組建智能裝備演示區。智能設備能自動感知環境,根據位置和路況變化不斷調整履帶轉向與力度以翻越障礙尋找目標;機械臂通過力度、角度、伸縮率等綜合控制,完成系列復雜動作;智能汽車采用圖像識別等技術,在專門設計的跑道上真實模擬實車動作,全自動完成行駛。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組建學生課外科技作品演示區。四軸飛行器、智能小車、智能家居、物聯網系統、無線充電裝置等,充分拓展了學生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華北賽區獲獎作品智能小車,可通過攝像頭或者電磁方式識別賽道,實現循跡功能。參觀過程中,同學們不時地詢問展品的工作原理和關鍵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藝術學院、計算機教學部聯合組建虛擬現實演示區。綜合利用多項計算機技術創建虛擬世界仿真系統,參觀的同學通過語言、手勢等方式與之進行實時交互,感受真實世界中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
計算機教學部組建了3D打印技術演示區和機器人演示區。講解員詳細介紹了3D打印機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機器人的主控模塊工作原理、程序控制以及電機、傳動裝置、傳感器等各部件的搭建方法。
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帶來了新興計算機技術體驗,而且還使學生切身感受到互聯網、人工智能、模式識別、傳感技術、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前景,對提高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業成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計算機教學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