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一屆計算機文化節系列活動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主題沙龍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辦。我校副校長楊學新,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指委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學李鳳霞教授及華北電力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等高校代表出席會議,我校相關部門師生共80余人參加活動。
楊學新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思想和國務院近幾年出臺的關于互聯網+、大數據和新一代人工智系列重要文件,描繪了未來幾年計算機技術與新經濟、新業態融合發展的宏偉藍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面臨重大機遇與挑戰,要著力深化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形勢對大學生信息素養和計算思維能力的要求。計算機教學部要進一步加強與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在教學改革實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學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不斷取得新成績。
李鳳霞以“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為主題做了報告。她從近幾年高等教育領域的MOOC、雙一流、新工科等新詞談起,通過中國MOOC聯盟課程建設、MOOC微學位和微專業等國內外高等教育改革新動態,介紹了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舉措,分享了自己開展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的體驗。嵩天以“新計算時代的程序設計語言:Python語言教學理念及實踐案例”為題,從“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和“理解和運用計算生態”教學理念等方面,通過翔實的教學案例闡述了Python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第一門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作用和意義。李仲君介紹了虛擬實驗平臺建設情況,分享了通過虛擬實驗平臺彌補MOOC課程“有理論無實驗”短板的方法與路徑。
報告會后,與會專家與駐保高校代表和我校計算機教學部教師就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
(教務處、計算機教學部 供稿)
本站不再支持您的瀏覽器,請使用360瀏覽器8及以上(極速模式)、IE10及以上、Chrome5、Safari6、Firefox 3.6及以上、 Opera 10.5及以上瀏覽器觀看。請升級您的瀏覽器到更高的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