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涌泉先生應我校文學院邀請,作題為“學術創新的探索”講座。
張涌泉教授以前人對學術創新的見解為切入點,指出上世紀初以來,商周甲骨、戰國秦漢簡帛、敦煌吐魯番文獻、明清檔案這四大發現,催生了甲骨學、簡帛學、古文字學、寫本學、近代漢字學、檔案學等新學問。他簡要回顧了自己在學術創新道路上的探索經歷,將其研究概括為兩個方面:近代漢字的研究和寫本文獻的研究。以寫本學為中心,結合大量寫本文獻資料,從新材料、新問題、新學問三個方面闡述如何進行學術創新,指明“利用新材料,解決新問題,創立新學問,是學術創新的源泉”。
講座最后,張涌泉教授就學問的古今貫通、地方寫本文獻的整理、寫本中刪改符號等問題與現場師生進行了探討,給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講座由文學院梁春勝教授主持。一百多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張涌泉教授是我國著名敦煌學家、語言學家、文獻學家,代表作有《漢語俗字研究》《敦煌俗字研究》《漢語俗字叢考》《敦煌經部文獻合集》《敦煌寫本文獻學》《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等。本次講座讓在場師生受益匪淺,同時對我校一流學科建設及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培養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文學院 供稿)